《集邮指南》纪念创刊二十五周年

   《集邮指南》于1991年12月28日创刊,是江门一中、景贤学校两所学校集邮协会的会刊。2016年是《集邮指南》创刊25周年。今天,《集邮指南》历任编辑代表聚首一堂,召开座谈会,畅谈对《集邮指南》的体会与感受。广东省集邮协会理事、江门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陈英琪,景贤学校集邮协会指导老师林铭协,江门一中集邮协会第二届会长、《集邮指南》原主编伍励涛,江门市集邮协会理事、江门一中集邮协会第五届会长关铮立及现任理事会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回顾《集邮指南》25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


 

   与会人士表示,《集邮指南》从1991年至今,虽然经历几次停刊、复办,但越办越出色,由最初的手工刻蜡版,到电脑排版,再到全彩印刷,与时俱进,亮点不断,精彩纷呈。特别是《集邮指南》2014年10月1日第四次复刊以来,除考试月和寒暑假外,每月坚持出版一期,成为江门市内出版周期最短的集邮刊物。《集邮指南》立足校园,面向师生,积极传播集邮活动信息和集邮新邮知识,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时效性、资料性与可读性强,尤其在去年和今年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先后开辟专版,以精美的邮票为素材,宣讲历史,催人上进,受到团省委、省邮协的肯定和好评,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对《集邮指南》未来的方向,陈英琪建议刊物继续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重点抓好征稿选稿,让更多校内老师、同学撰写的文章能登上《集邮指南》,使刊物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富生气。江门一中集邮协会会长高兴表示,通过本次座谈会聆听到《集邮指南》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道刊物所走过的难忘历程,自己深受启发和鼓舞,他将带领学术部的同学按照学长们的要求脚踏实地做好《集邮指南》编辑、印刷、发放等工作,让《集邮指南》这份刊物一届一届地办下去,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分之一世纪的回首
——纪念《集邮指南》创刊25周年

 

《集邮指南》首任主编考上清华大学

   在江门一中邮协成立之初,我们理事会的一班同学就为如何树立起协会在师生中的形象,如何更好地在学校中普及集邮知识,作出了思考与尝试。江门一中集邮协会会刊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会刊的起名曾遇到一番周折。当时,同学们为会刊想了多个名字,现在回忆起来至少有四、五个,有《蓬莱邮花》、《红楼邮讯》、《集邮指南》等,最后大家一致选择了《集邮指南》。因为这个名字在众多方案中响亮而通俗,而且直截了当地点明办刊的宗旨就在于指导同学们正确集邮,使这份刊物犹如集邮方面的指南针。办会刊的想法一经确定,我们就立即组成了编辑小组,宣传委员赵靖川同学负责会刊的组稿工作。特别在这里说,赵靖川同学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邮协顾问林铭协老师当时是整个高二年级计算机应用劳技课的任课老师,在繁忙中抽时间为首期会刊排了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集邮指南》于1991年12月28日江门一中集邮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创刊。(陈英琪)




 


在活动室看到自己当年编辑的刊物很感动

   编辑会刊《集邮指南》,是我们任内一项重要工作。考虑到信息量大的原因,我们把《集邮指南》出版周期定为双月刊,并开设了校园集邮、新邮大家评、邮海导航、邮品推介、邮坛快讯、邮人赠语等栏目。为办好《集邮指南》,我们倾注了的大量心血。李思颖、周亮棠两位同学经常为了一个插图而绞尽脑汁。而在内容上,我们更是再三琢磨,选取适合我们年龄段的集邮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集邮水平。我们那时的会刊都是要手工刻蜡板的,刻的力度要注意,轻了印出来模糊,重了将蜡板纸弄穿就前功尽弃了。我在办刊过程中所积累的,也为自己大学期间,主编广东工业大学集邮协会的刊物《广工邮讯》提供了宝贵经验。去年,我带女儿回学校参加江门一中集邮协会成立25周年的活动,在邮协活动室看到自己当年编辑的《集邮指南》,很感动,拿着给女儿看,让她知道妈妈当年在学校参与社团活动的成果,希望她能有一天超越我。(伍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