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邮精品——西游记

1979 年 12 月 1 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古典文学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全套 8 枚。李大玮设计。 这套邮票图案吸取了京剧和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运用民间年画的处理手法,工笔单勾,重彩浓染,人物略有夸张,使孙悟空的形象突出地活现在画面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神话小说,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吴承恩(约 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出身于一个由县级教官而没落为商人的家庭,自幼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到 40 岁才成为“岁贡生” ,做了一回很短时间的浙江长兴县丞和王府小官。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回到家乡专意著述。《西游记》大约就是他晚年家居时的作品。关于唐僧取经,神猴得道,以及神魔斗争的种种故事,民间早有流传。元、明以来,产生了许多这一主题的平话和戏曲,既有佛、道宗教宣传的影响,也有人民群众对征服自然、反抗封建压迫的曲折反映。吴承恩以他卓越的创作才能,汲取了几个世纪中民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经过艺术再创作,完成了《西游记》这部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唐太宗(李世民)时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以神猴孙悟空为主角,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讽刺、揭露了作者时代的封建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西游记》不但结构宏伟,想象力丰富,而且塑造了人民喜爱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具有种种令人惊叹的广大神通。这种“神通” ,实际包含着劳动人民在生活斗争中对自身力量的增长所抱的理想和幻想,对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所怀的信心和自豪。孙悟空不但敢闯敢做、敢于造“天上”“地下”各种鬼神权威的反,而且善于观察思辨,能够识破各种妖怪的狡猾万状的伪装,并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克敌制胜。这是一个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形象。因此,孙悟空已作为正直、勇敢和力量的化身而
深入人心,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1942 年,英国汉学家阿瑟、韦雷首先把《西游记》译成英文出版,后来又陆续有多种外文版问世。根据《西游记》故事创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1978 年在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正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为人们所了解。值得注意的一点,作者在《西游记》中虽然也对宗教的神圣偶像敢于揶揄嘲谑,但他还不能认清宗教欺骗的本质,以致“佛法无边”的观念,劝“善”收“心”的说教,“轮回”“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和其他迷信故事情节,糅杂在书中,应当从认识上加以批判和剔除。

精品链接:刘继卣连环画《大闹天宫》


注:这套邮票(8-2)、(8-3)、(8-4)3 枚图案上的孙悟空都穿着虎皮裙,和原著《西游记》的描写不相符合。因为这 3 枚邮票画面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以前。据《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交代,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以后,在取经路上打死了一只猛虎,剥下虎皮围在腰间,从此,虎皮裙才成为孙悟空服装上的一个标记。

【水帘洞】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描绘了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号称“齐天大圣”时的英雄形象。孙悟空破石而生,居住在花果山水帘洞。他云游四海,从菩提祖师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觔斗云,到海底龙宫借了金箍棒和金冠、金甲、云履,又把森罗殿生死簿上的名字一笔勾掉。玉皇大帝把孙悟空宣诏天廷,封他做“弼马温” ,免得在下界惹是生非。当孙悟空得知官职最低最小,一气之下,便打出御马监,重新回到了花果山水帘洞,做起“齐天大圣”来了。画面上,写着“齐天大圣”四个大字的旗帜,立竿张挂,迎风起舞;孙悟空全身披挂,金冠、金甲、云履,好不威武!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形象。关于创造这个艺术典型的依据,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其一,早在宋、元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孙悟空的故事。书中称为“孙行者” ,是一个白衣秀才,神通广大,智勇双全。其二,孙悟空根据古代神话中的“无支祁”创造而成。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古岳渎经》说,禹治水时,遇见淮水神人无支祁。他形若猿猴,“缩鼻高额” ,“金目雪牙” ,臂力过人。禹用铁锁锁住其颈,“鼻穿金铃” ,锁在龟山脚下,“淮水乃安” 。其三,孙悟空来源于印度古代的长篇叙事诗《罗摩传》里的哈奴曼。此人是天风的儿子,叫大颔神猴,生得体大如山,身高似塔,脸放金光,双目如炬,一个筋斗可从印度翻到锡兰,能把喜玛拉雅山拔起来背走。他在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寻找其妻时,途中被一母怪吞下,他心生一计,变得身高万仞,母怪也不得不相随而变。谁料他又一缩而变得极小,从母怪耳朵里出去了。最后经过一场血战,他杀尽妖魔,使罗摩夫妻团聚。其四,孙悟空形象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夏启,因为夏启的神异事迹与孙悟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方,他们皆是从石头缝里迸出的生命;都是具有神性的群体之王;都居于海中之山;都始为天帝佳宾,后又反出天廷;都在矢志不渝的大业中遭到同类的干预;最后都成“正果” ,受到后世崇祀。可见,孙悟空与夏启之间有形象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的关系。吴承恩在创造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时,也许吸收了多种原料,经过精心构思而成的。
“弼马温”是玉皇大帝封孙悟空的一种官职。南北朝北魏高阳郡太守、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农业科学名著《齐民要术》中记载:“掌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消百病也。”明代著名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马厩畜母猴避马瘟疫。”可见,在古代民间,有畜猴于马厩用于避马瘟疫的习惯。现代医学家们经研究认为,母猴排泄的尿液发出的气味,对马的瘟疫确有预防、抑制的作用。在《西游记》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将“避马瘟”三字谐音为“弼马温”官职名称。
【战哪吒】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描绘了孙悟空和哪吒激战的场面。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下了天宫。玉皇大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也参与讨伐孙悟空。哪吒形似少年,脚踏风火轮,神通广大。他使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 儿、火轮儿六般兵器,和孙悟空激战 30 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手疾眼快,正在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变做自己本相,手挺着棒,迷惑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将金箍棒朝其左臂上击去,哪吒措手不及,负痛逃走。这枚邮票图案即描绘了孙悟空用幻化出的本相迷惑哪吒的刹那间形象;画面右上角观阵的即托塔天王李靖。哪吒和孙悟空各呈神威:那太子六般兵器,变为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十分壮观。结果,哪吒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负痛逃走,败阵而归。
金箍棒是孙悟空从东海龙王处借的一件兵器。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为“如意金箍棒” ,重13500 斤。龙王只认为是块黑铁,又唤为“天河镇底神珍” 。此棒能够按照意愿,可以大到二丈多长,斗来粗细;小可以若一根绣花针儿相似,藏进耳朵眼儿里。
【蟠桃园】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描绘了孙悟空偷吃蟠桃的情景托塔天王李靖和三太子哪吒败回天宫,太白金星奉玉帝旨意,又将孙悟空召上天廷。孙悟空住在蟠桃园右首新建的“齐天大圣府” ,终日东游西荡,云来云去,行踪不定。玉帝怕孙悟空招惹事端,命他执管蟠桃园。当孙悟空得知蟠桃为瑶池王母亲自栽培,吃了能体健身轻,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时,他便设法进得园内,尽情吃了一个饱。画面上,孙悟空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桃子,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
蟠桃园的蟠桃树是瑶池王母精心栽培的,《西游记》中这样描写:“天天灼灼,颗颗株株。天天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园中共有三千六百株:前面的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的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的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枚邮票图案左上角的画面,即描绘了王母娘娘要在瑶池设“蟠桃盛会” ,派七衣仙女(红衣、青衣、素衣、皂衣、紫衣、黄衣、绿衣)去蟠桃园摘桃建会的情景。她们行云驾雾,正在前往蟠桃园途中。
【八卦炉】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描绘了孙悟空跳出八卦炉时的情景。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冒充赤脚大仙相貌,私入蟠桃盛会,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带回花果山与众猴共享。当被天兵天将抓住后,押上斩妖台,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放进八卦炉中锻烧。孙悟空将身躲在八卦炉的“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孙悟空一双眼熏红了,弄得老害眼病,故称为“火眼金睛” 。画面上,孙悟空挺身站在八卦炉上,依然威风凛凛,而那些自命为宇宙的主宰者们,在这位猴王面前却显得那样狼狈,那样无能。因为众寡悬殊,孙悟空大闹天宫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人们心目中却是一个真正胜利的英雄。
【打白骨】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描绘了孙悟空打白骨精的场面。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日,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一座高山,山中有一白骨妖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妇人、老公公,千方百计想吃唐僧肉,好长生不老。不管白骨精巧妙地变化成什么形象,都欺骗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不顾唐僧念紧箍咒,三次痛打妖魔,终于使白骨精现出丑恶的原形。画面上,孙悟空双手擎金箍棒,望白骨精劈脸打去,表现出一种疾恶如仇的英雄
气概。
【芭蕉扇】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描绘了孙悟空第二次借得芭蕉扇时的情景。在漫长的取经路上,历尽了夏月炎天,又值三秋霜景,唐僧师徒四人被 800 里火焰山阻住了前进的路程。为了灭火开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原来,位于火焰山西南方 1450 里~1460 里的翠云山上的芭蕉洞里,住着一位铁扇公主罗刹女,她有一把神奇的芭蕉扇,能够扇灭火焰山的熊熊烈火。第一次,孙悟空变作一只··虫,顺茶沫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借得了芭蕉扇。不料,铁扇公主哄骗孙悟空,拿出的是一把假扇子,不仅扇不灭火焰,而且越扇火焰越旺。第二次,孙悟空变作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把芭蕉扇巧妙地弄到了手,不幸,又被牛魔王给骗回去了。第三次,孙悟空和牛魔王进行激烈争战,最后由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擒住了牛魔王,铁扇公主无奈把真的芭蕉扇交给了孙悟空。孙悟空手执芭蕉扇,使尽筋力,往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顿时大雨综淙,熄灭了火焰,保唐僧继续上西天取经。画面上,孙悟空肩扛芭蕉扇,流露着几分得意,而铁扇公主知道受骗,却无可奈何。芭蕉扇小可若杏叶儿,展开有一丈二尺长短,祥光幌幌,瑞气纷纷,上有三十六缕红丝,穿经度络,表里相联。该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
《西游记》中描绘的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它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宛如巨龙,横卧在戈壁滩上,东不见头,西不见尾,绵延 100 多公里长;那赭红色的山峰,怪石嶙峋,寸草不生,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下,红光闪烁,云烟缭绕,好像一堆堆烈火,正在熊熊燃烧。

【盘丝洞】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描绘了孙悟空破除蜘蛛网的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无穷山水,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日,忽见一座庵林,唐僧亲自进庵化斋,误入盘丝岭的盘丝洞,被七个女妖困住。这七个女妖本相为蜘蛛,能够从肚脐孔喷吐丝绳,结成千百层厚的网。孙悟空破掉铺天盖地的蜘蛛网,把七个蜘蛛精尽情打烂,才使唐僧得保安全。画面上,那丝绳缠了有千百层厚,穿穿道道,却似经纬之势;孙悟空手使金箍棒,正在用力搅断那种怪丝绳。
【取经路】图案描绘了以孙悟空为前导,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前进的情景。唐僧骑着白龙马,沙僧挑着担儿,八戒扛着钉耙;而孙悟空一手握着金箍棒,一手搭着凉棚,正在用那双火眼金睛观察前面的路程。他们历尽千辛万险,相互扶持,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经书。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由吴承恩结合佛教内容和神话传说构思而成。历史上的唐僧,则是民间对唐代出国求法的僧人玄奘的称呼。唐僧本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人,玄奘为法名。唐僧还有一个名号叫“三藏法师” 。“三藏”是佛教经、律、论三类经典的总称。对精通“三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 。唐僧穿的服装称为“袈裟” 。“袈裟”一词为梵文的音译,原意是指“不正色” ,即杂色。按照佛门规矩,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染衣和剃发一样,为了表示自此舍弃美好装饰,过简朴的生活,故僧服摒弃青、黄、蓝、赤、白“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 ,而染成“袈裟”色,即青、泥褐、木蓝色,才算“三如法色” 。这样,“袈裟”便成了僧服的专用名词。僧人所穿的“袈裟” ,原规定只有三衣,其中一件是“五衣” ,即由五条布缝缀成的衬衣;一件是“七衣” ,即由七条布缝缀成的上衣;一件是中国俗称的“祖衣” ,即由九条以至二十五条布缝缀成的大衣,遇有礼仪或外出时穿用。唐僧手持的九环锡杖,梵文“Khakkhara”的意译。亦译作“声杖” 、“鸣杖” 。杖高与眉齐,头有锡环,原为僧人乞食用,振环作声,以代扣门,兼防牛犬。佛教的一种法器。唐僧骑的白龙马,本为西海敖闺之子,他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其父告他忤逆,天廷上犯了死罪,菩萨亲见玉帝,讨他下得凡世,给唐僧取经途中做个脚力。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人物之一。关于创造这个形象的依据,说法有二:其一,吴承恩家乡有个二流子名朱八,他认为这种人只有戒懒、馋才能变成好人,后又听说过野猪精的故事,便塑造了猪八戒这个人格化的野猪精形象。但这种说法似有牵强附会之嫌。其二,敦煌壁画中有一张唐人绘的《大摩里支菩萨图》,菩萨脚踝前有一只小金猪,猪头人身,两手张开呈奔走如飞状,显得法力无边。而且,唐玄奘所译的《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中,猪是供菩萨乘用的工具。这可能是猪八戒形象的原型。猪八戒原名猪刚鬣,受菩萨戒行后,断了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别号为“八戒” 。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大蒜、小蒜、葱、薤、兴渠(形似萝卜味如蒜)。三厌为道教戒条,指雁、狗、乌鱼三种动物不能吃。《涌幢小品》中记载:“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厌”在此即“不忍食”之意。五荤三厌实际上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而佛教的“八戒”则另有所指。“八戒”全称“八斋戒” ,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淫欲;④不妄语;⑤不饮酒;⑥不眠坐华丽之床;⑦不打扮及观听歌舞;⑧正午过后不食。猪悟能虽称“八戒” ,但他始终未能戒得彻底,而且也很不情愿。

沙僧是《西游记》中人物之一。他本为天宫卷帘大将,因犯罪坠落流沙河,蒙菩萨教化,指河为姓,又赐法名“悟净” ,愿保唐僧西天取经。唐僧见悟净“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 。“和尚”是对信奉佛教的出家人称呼。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进行修行,与世无争,忍受人世间的一切痛苦,死后灵魂即可升入“天堂” 。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反对斗争。“和”即忍耐、顺从,是佛教徒所崇尚并遵守的修行的根本方法。一切以和为尚,并时常将“和尚”挂在嘴边,故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