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

  志  号:2004-11T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6枚(两套邮票)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  版式二 120×184毫米      版式二发行量:90万版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李炜
 责任编辑:佟立英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司马光砸缸》邮票是用三幅画面来表现其故事情节。此套邮票在创作中吸纳了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中儿童的造型手法,而在表现方式上,却避开传统的版画线描,融合国画中虚实空灵的勾勒方法。在造型手法上既符合儿童题材的表现要求,又能激发成人观众欣赏的兴趣。画面简洁,活泼自然。三枚邮票图名分别为:落水、砸缸、获救。

邮票内容:
  一图“落水”。画面表现得是司马光的玩伴不慎落水的一瞬间。在构图上,水缸在画面中占了将近一半,可见水缸之大,与周围的儿童形成视觉对比,暗示着突发事件的危险性。画面中儿童落入水缸的情景,用水花四溅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画面右上角的司马光伸手相救,为第二枚邮票表现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二图“砸缸”,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关键和高潮。画面表现得是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友的情景。大水缸后侧的儿童,面露惊慌,双手捂着耳朵,而司马光机智勇敢,双手举石砸缸,看画面似乎能听到石击水缸、流水迸出的声音。
  三图“获救”。图中表现得是小伙伴获救,司马光将伙伴的鞋归还其家人的情景。画面中藏于大人身后的落水儿童,面露羞愧,翘着一只小光脚,从细微处增加了故事的情趣性。

背景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时陕州涑水乡高侯里(今山西夏县水头乡小晃村)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他出生时,父亲担任淮南西路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甲科,屡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遇事敢言,多所谏言。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其中《资治通鉴》是他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在元丰七年完成的通史巨著。
  司马光儿时即聪明过人,他击瓮救友的故事脍炙人口。这一典故源自《幼学琼林》。该书为我国传统蒙学中的主要教材,是旧时蒙童入学“启蒙阶段”的必读课本。司马光七岁时曾用石头打破水缸,救出失足玩伴。为此,当时京洛一带画有《小儿击瓮图》,人们争相传看,从此家喻户晓,千古流传。
  《司马光砸缸》邮票所揭示的故事内容,历千年不衰,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将其编入教材,老少尽知,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