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访谈录
今年4月初,著名邮票设计家、国家邮政局高级工艺美术师万维生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他个人的邮票设计图稿展览。期间,万维生先生接受了本刊的采访,回答了我们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问答内容摘要整理如下。
问:从您1957年设计第一套邮票《农业合作化》开始到1992年的《妈祖》邮票这35年的邮票设计生涯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答:设计了三十多年邮票,我最大的体会是邮票的设计绝不是单纯的设计,我所理解的邮票设计就是画邮票,要创作。照搬照套现成的东西没意思。这里我举个例,当年我设计《天鹅》邮票时,初稿在邮票发行局的讨论中通不过,有人向我提议:干脆去找几张漂亮的照片上邮票算了,我就不肯,《天鹅》邮票我一定要画,说水难画,那我就先画好水,最后这一关我过了。当然,我设计的邮票中也有用照片的,如《磁州窑》邮票,但用照片我不用现成的,而且使用照片也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构思。《磁州窑》邮票用了照片,但底色我采用单色全铺底,更好地衬托了瓷器玲珑剔透的质感。时下很流行用电脑设计邮票,用电脑对邮票画稿作后期处理是可以的,但电脑只能起辅助作用,它绝对不能完全取代画笔,我们的邮票设计不能过分依赖电脑。
问:您设计的四十多套邮票中,最满意的是哪一套邮票?
答:我最满意的是1963年发行的《儿童生活》邮票,我设计它足足花了一年时间。邮票原来的构思是出四枚,分别表现德、智、体、劳四个方面。四幅图稿画好后,一次我经过北京厂甸,那里正办春节庙会,小孩很多,孩子们正玩着游戏,我立即意识到眼前这一切不是比我画好的稿子更生动吗?所以我在庙会一连呆了七天,留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口气画了十六幅稿子,回家后把稿子挂到墙上。刚好一天,邮票发行局的老局长到我家窜门,看了我满墙子的画,很惊讶,觉得这些很贴近生活,比那四幅已完成的《儿童生活》邮票画稿还要好,就当即叫我把这十多幅稿子作些修改后,用到《儿童生活》邮票上去,老局长还叮嘱我:要把孩子们的“憨”劲画出来。就这样,《儿童生活》邮票由原定的四枚增加至十二枚。这套《儿童生活》邮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我表现的儿童都是学龄前4—6岁的儿童,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可爱;二、每枚邮票上的儿童都在耍弄一种玩具,突出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三、每枚邮票上的儿童均来自不同地方,这点我着意在孩子们的服饰上加以区分。
问:您50年代从美术院校毕业出来就参加了邮票设计工作,您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我在美术院校创作的是大幅图画,而分配进邮电部参加邮票设计,描的都是小画稿,当时我确实闹了一年的情绪。然而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态度。一件是,我设计了第一套邮票《农业合作化》后,到印刷厂看邮票印样,当时看到印刷厂堆着几大叠纸就是拿来印我设计的那几枚邮票,心里就想设计邮票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这些纸就白白浪费掉了。另一件事,我参加工作一年后来到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农村参加劳动,一次去邮电所买邮票寄信,工作人员仍给我两枚我设计的邮票,当时的感觉很亲切,自己设计的邮票在哪里都存在。就是这样,我从高校到机关再走进邮票方寸天地,进去就再没出来了。
问:您1980年设计了《童话—咕咚》邮票,请问“童话”是不是系列邮票,20年来我国为什么没有再出童话邮票呢?
答:当初的邮票选题规划是,童话邮票与成语寓言邮票隔年穿插发行,1980年出了《童话—咕咚》邮票,1981年就出《刻舟求剑》邮票。我很喜欢设计儿童题材的邮票,在我画了《咕咚》邮票后,我就对局里的同事表示,童话邮票我要一直画下去,但很遗憾,当我把第二套童话邮票的草图完成后,邮票的选题规划又作了调整。
问:您1979年设计的《万里长城》邮票表现的是长城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但每枚邮票并没有指明分别是长城的哪一段,在这里您能跟我们说说吗?
答:我设计《万里长城》邮票时,长城的景点还未完全开发,那时候长城还很荒凉。至于说邮票中的长城分别是哪一段,我也记得不大清楚,长城之春大概是慕田峪,长城之夏、之秋大概是在古北口一带,而长城之冬表现的是八达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