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中大之旅

高二(7)班    李燕萍    江鹏

 

200211日,在林铭协老师的的带领下,江门一中、江门二中集邮协会的同学六十多人搭乘从江门车站租用的专车,前往广州中山大学进行参观交流。一同去的还有我们的师姐、现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集邮协会会长陈连好。

我在这天起得特别早,还未到7点半就到了学校,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虽然我拿着重重的摄影箱,却无减我兴奋的心情。因为中山大学是我梦想中的大学,在平时关于她的报道看得多却未曾亲身去过,如今有这个机会怎能不兴奋呢?

经过繁琐的手续,我们的车子终于离开学校,踏上了征途。车上的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说笑的,讨论的,听CD机的,车上响起虽杂乱却和谐的“交响曲”。我们围着师姐陈连好听她为我们介绍她的大学生活,听她讲中山大学的现代化,听她讲述我们还未看到她却已经看完的《流星花园》的剧情,大伙儿认真听着,有时会插进几个问题,浑然不觉时间已经飞快的流逝着……

早上10点多,我们到达广州中山大学南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牺牲了假日休息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广东省高校集邮联谊会理事长冯双老师。冯老师胖胖的身体加上和善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我在这时扛起摄影机,摄下中山大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校门口可看见长长的校道,校道两旁栽满了高大的树,绿叶也伸出来为走过的行人遮挡炎日,在树荫下走过能感到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凉风;笔直的校道也有很多分支,通向各个不同的教学区;大人们也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到这里度过假日,他们的欢声笑语为幽静的中山大学增添了一丝活力;站在校门口还能看到笔直校道尽头的花圃,上面用金属铸了孙中山先生题写的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旁边的小路通向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地方,吸引着人好奇,真想继续前进探个究竟……

跟着大队我们转进第二个路口,抬头便看见了耸立的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据介绍,该博物馆是华南地区馆藏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生物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大门,便看到两头大象标本,馆员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这两头象中雄的一头是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作为国礼送给刘少奇主席的,在广州动物园与另一头雌象一起饲养,后来雌象不慎失足跌进深水塘,雄象去救也跌了进去,结果双双‘徇情’。”同学们认真听着,眼里都流露着惋惜,并争相在“情人象”前合影留念。随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至三楼的生物标本的展览。生物博物馆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姿势百态的老鼠,有展翅高飞的鸽子,有温驯可爱的兔子,还有咧嘴呲牙的犀牛,令人眼花缭乱,同学们的惊叹声不绝于耳。1130分,我们在博物馆二楼讲学厅聚会,师姐给我们一人一张她参与编辑的《中大集邮》,然后冯双老师向我们介绍中大集邮协会的历史和现状,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让我对集邮有了新的认识,懂得集邮其实对我们的为人处世有着重要意义。

吃过午饭后,冯双老师领着我们一行人沿着校训旁的逸仙路参观中大校园。我们首先在怀士堂前停下了脚步。冯老师介绍说,怀士堂是中大的小礼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发表过演讲,勉励同学们“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现在这句话已刻在堂铭上,成为中大学子求学做事的座右铭。“这就是黑石屋”,我们的目光被引向一座矮长的平房建筑,听冯老师说,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兵变时,宋庆龄曾在此避难。我们继续前行,古色古香的楼堂,与现代的教学楼,形成鲜明对比。看着林立的教学楼,有同学冲口而出:“嘿,自修不愁没有位。”冯老师笑道:“此言差矣,教学楼位置还不够用呢!象现在临近期末考试,要早点去才霸到座位哦!”我们又来到一座灰砖楼旁,冯老师指着楼墙上的破洞说:“这就是陈炯明的罪证,他以为孙中山在此躲避,便在越秀山发炮过来,幸好炮弹没爆,只伤了墙体,其实,当时孙中山已到了黄埔,即使炮弹真的爆了,也伤不了他。”有同学好奇地问:“有那么多高楼挡着,炮弹能从越秀山发得过来吗?”冯老师提醒道:“那时侯可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啊,越秀山就是当时广州市中心的制高点。”倾听着冯双老师详尽的讲解,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新建的中大北门广场,历史上中大的正门就是北门,校园中轴线上的孙中山像就是面北而立的。如冯老师所言,建北门广场就是还历史本来面目,在珠江边上多树一处人文景观。我们站在广场上,眺望着珠江对岸二沙岛上的景色,阵阵清风扑面而来,顿觉神怡心旷。忽然有人提议“咱们在‘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前影张大合照如何?”,大家马上围拢过来,张张笑脸融进镜头。

    我们终于要走了,上了汽车后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举起手向冯双老师告别。我看了一下手表,将近四点半了,也就是说我们在中大比计划多呆了两个小时,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汽车启动了,载着我们去下一个目的地——广州东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此时的车厢静悄悄的,大家仿佛还在回味着愉快的中大之旅。